根据《关于开展det3652020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10 号)文件精神,经项目负责人申报、学院(部)推荐、学校组织有关专家评审,拟确定det3652020年度本科教学成果奖52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29项,现将获奖项目名单公示如下:
序号 | 学院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等级 |
1 |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秦皇岛分校 宣传部 教务处 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冶金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熊晓梅 | 一等 |
2 | 教务处 人事处 国际交流学院 软件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 PBL与OBE深度融合的交互式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建华 | 一等 |
3 | 软件学院 | 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互联网+金融”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组织模式探索与实践 | 朱志良 | 一等 |
4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面向“四金一新”本科教育建设框架的“一体两翼共建互促”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与实践 | 薛定宇 | 一等 |
5 | 工商管理学院 | 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评价体系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贾建锋 | 一等 |
6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虚拟仿真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韩跃新 | 一等 |
7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 朱立达 | 一等 |
8 | 外国语学院 | 创新英语人文知识类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大视野+高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 张 威 | 一等 |
9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育”心“铸”才纵横交融、协同联动, | 杨金柱 | 一等 |
10 | 软件学院 | 适应新技术和新职业演化的高端软件人才能力贯通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张 斌 | 一等 |
11 | 冶金学院 | 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冶金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朱苗勇 | 一等 |
12 | 工商管理学院 | 整体论视角下PBL和OBE融合的经管类专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 孙新波 | 一等 |
13 | 理学院 | 以“三融合、两提升、一引领”为特色的大学物理金课建设 | 陈肖慧 | 一等 |
14 | 艺术学院 | 基于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混合立体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张燕楠 | 一等 |
15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制为先 质量为魂 队伍为要 安全为基——电子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探索与实践 | 李鸿儒 | 一等 |
16 | 理学院 |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过程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 孙艳蕊 | 一等 |
17 | det365秦皇岛分校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驱动的“培德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 孙正林 | 一等 |
18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以“新工科”det365为基础的“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材料高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蒋 敏 | 一等 |
1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理论引领、多方协同”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创新 | 任 鹏 | 一等 |
20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康玉梅 | 一等 |
21 | 文法学院 | 基于“全域培养”理念的新文科模式建设探索与实践 | 杜宝贵 | 一等 |
22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人文社科与工程科技交叉融合下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 孙 雷 | 一等 |
23 | 理学院 | 无机化学课堂新教与学模式建设 | 张 霞 | 一等 |
24 | 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 基于理工科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课程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大视野”素质提升系讲座人文选修课建设为例 | 丁义浩 | 二等 |
2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det365与改革 | 丁 桦 | 二等 |
26 | 文法学院 | 基于“三师”“三业”“三法”的“3×3”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 丹 | 二等 |
27 | 软件学院 | 践行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高端软件人 才培养体系 | 程 维 | 二等 |
28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化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徐 林 | 二等 |
29 | 理学院 | 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践 | 王 旗 | 二等 |
30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 鲍玉斌 | 二等 |
31 | 学生指导服务中心 | 面向体验式学习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刘云飞 | 二等 |
32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新兴技术范式下基于OBE 理念的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 | 顾晓薇 | 二等 |
33 | 创新创业学院 | 创业先锋班¬——以“专创融合 模块教学 行动为先”为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 孙秋野 | 二等 |
34 | 体育部 | “育体·育人”推动高校足球专项课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 金刚 | 二等 |
35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四位一体”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和内容贯通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邓庆绪 | 二等 |
36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立足长远 谋求创新 电工电子系列实验课程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 杨 华 | 二等 |
37 | 外国语学院 | 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学英语课程分类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李 欣 | 二等 |
38 | 艺术学院 | 一流大学音乐类专业区域特色型、实践创新型、成果导向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李晓迪 | 二等 |
3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师队伍结构升级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思 政课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 朱丽颖 | 二等 |
40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学科融合”程序设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改革 | 徐 彬 | 二等 |
41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多元协同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探索与 实践 | 王玉涛 | 二等 |
42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面向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土木类人才工程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陈 猛 | 二等 |
43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工程图学类课程强化过程评价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小号 | 二等 |
44 | 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吴成东 | 二等 |
45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丁 山 | 二等 |
46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基于OBE理念的《采矿学》国家一流金课建设与实践 | 王 青 | 二等 |
47 | det365秦皇岛分校 | 《创客实战训练营》——面向“专创融合”的创新实践一流课程建设 | 韩 鹏 | 二等 |
48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跨文化高素质日语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王秋菊 | 二等 |
49 |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 生物工程专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刘佩勇 | 二等 |
50 | 江河建筑学院 | 跨校联合教学模式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 高雁鹏 | 二等 |
51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工程创新能力导向的土木类实践育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 王述红 | 二等 |
52 |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 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 赵 越 | 二等 |
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教务处反映。
公示时间:2020年6月16日至6月18日。
联系人:姚艾君,联系电话:80838。
教 务 处
2020年6月16日